官方微信号
图图微信号
【导读】华图山西教师考试网同步互联网发布:热点:给“择校热”降温更多资讯请关注山西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xiht),山西教师培训咨询电话:400-0351-222
招聘公告:热点:给“择校热”降温
|
|
招聘人数:人
|
报名时间:
|
备考图书:点击查看教师招聘备考图书
|
网校课程:点击查看教师招聘在线课程
|
山西电话:400-0351-222
|
咨询电话:0351-2712669 2712679 2717333
山西华图各地市联系方式 >>> 推荐:网上报班支付流程详解 >>>
热点概述
网友“大倪小倪”在新浪网发帖慨叹:择校一直困扰着教育职能部门和社会群众,尤其刺激着家中有孩子正面临入学问题的老百姓们的神经。
为了实实在在给“择校热”降降温,太原市杏花岭区甩出了“大学区制”的教育改革杀手锏,以“学区长学校”引领带动“学区成员校”实现“1+1”集约发展。他们以“学区长学校”新道街小学——“学区成员校”国师街二校、“学区长学校”新建路小学——“学区成员校”羊市街小学、“学区长学校”后小河小学——“学区成员校”西缉虎营小学为三个紧凑型大学区,以求通过互通互补、合作互动,达到共生、共进、共强,进而促进区域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和教育均衡发展。
相关评论
@教育学专家熊丙奇: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基本规定。去年,教育部要求推进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地方教育部门也强调,义务教育学校在招生时不得举行笔试;划片入学的公办学校,在报名数少于招生数时,学生直接入学,在报名数多于招生数时,进行电脑摇号;就算是允许家长择校的民办学校也不得举行笔试,只能采取面谈的方式。
@蒲公英评论网:我国目前治理择校热的基本思路,也是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当然,有一些地方政府准备把民办学校也纳入就近免试入学范畴加以治理,可是这遭遇民办学校的反对。但是,由于公办学校的均衡程度不高,一些地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差距较大,让治理变得很艰难。
@山西新闻网:要缓解择校热,不是治理民办学校招生,而是切实推进公办教育资源的均衡,缩小公办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差距,同时缩小公办校和民办校的差距,让学校特色成为更多家长送孩子到民办学校的原因。
模拟题
近年来,各地小升初、初升高阶段的“择校热”,很多家长面对高额的择校费,仍然趋之若鹜不惜重金为孩子卖“名校”,引发社会热议,请谈谈你对“择校热”现象的看法。
参考解析
与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相伴而生,“择校热”几乎覆盖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新学期开学后,择校热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此势头蔓延,则不但容易滋生腐败,还变相加重了广大家长的负担,出现家长们在“择校”的独木桥上奋不顾身地拼搏,进而又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分班热”等一拨又一拨的热潮,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强化了社会成员对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和一些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情绪,恶化了教育发展环境。
导致“择校热”愈演愈烈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学校差距过大。多年来,有限的资源都持续不断地向城市集中,优秀的师资、硬件设备、资金投入都随着人口流动,朝城市聚拢,不断拉大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二是重点中小学制度存在弊端,客观上将学校划分为“三六九等”,进一步拉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导致社会传统观念停留在“要上就上重点”的阶段。
三是部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的公共职能缺失,学校的违规收取择校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在政府为解决学校的办学困难、学校为弥补经费的不足、家长为子女接受好的教育的多重利益驱动下,择校由正常到趋热,收费也得到政府的许可和社会的“认可”。
此外,就业与生存压力增大,迫使家长为子女就业和发展而主动参与择校。这些都是择校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择校问题,既要立足当下,从关键问题上突破,又要着眼长远,从制度设计入手,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推动教育公平。
首先,切实增加政府的教育投入。解决择校问题,首要的就是要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供需矛盾,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职能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切实增加教育投入。
其次,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一方面要依法设置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另一方面要规范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用法律规范中小学生均经费标准和办学条件标准,规范学校办学条件。此外,对教师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化。
再次,推动教育的分类化管理。比如,规范义务教育投入应由公共财政分担,但是非义务教育投入则要由公共财政、社会及公民个人共同分担。因此,需要有效动员和利用社会资源办教育,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最后,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择校观。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十分盲目,往往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好学校”。目前,借助各方力量,通过舆论宣传和正确引导,让广大家长认识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总之,择校问题的解决非一日之功。只有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最终遏制择校之风。
上一篇:【教师篇】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下一篇:热点:高校迎新改革
华图教师公众号
暖心图书放送